我童年记忆中的二月二
◇赵连友
过了正月十五,人们又迎来了我国农村的又一个传统节日:二月二。在农村,进入腊月,喝了腊八粥,祭了灶,年就算开始了,人们开始张罗着备年货,而过了二月二,传统意义的春节才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鲁南地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二月二之前都是年。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又名“龙抬头”。这一节日,据说起源于唐代。唐德宗在位之时,李泌上书,要求废除正月晦,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向天下人表示务本之意。德宗皇帝采纳了李泌的意见。汪启淑在《水曹清暇录》一书中说:“二月初一,俗称中和节,起于唐李泌,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后来人们又将土地神的生日(社日)与这一节日合并,日子又改在二月二日。同时,从唐德宗时起,中和节又吸收了春分的活动内容,因此,这一节日活动内容也就丰富了。
在农村,有关二月二的习俗有很多。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害虫捣乱,进行“熏虫”。明﹒刘若愚《酌中志》曰:“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饼,名曰‘熏虫’”。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二月二,父亲一大早便起床,挎一篮子草木灰,从门外开始撒,曲曲折折,一直撒到堂屋、锅屋的屋根、门槛等角角落落,并围绕着柴垛、粪堆、水缸、粮屯等撒个大圈子,称之为引龙回。听父亲说,引龙回的目的一是因为龙主水,请它回来,以便布云行雨,使农作物丰收;二是龙为诸虫之精,它来了百虫就躲避,藏起来不敢出来了,不仅有利于人的健康,也利于作物生长。这一天,母亲也一大早地起来,把提前挑选、淘净、晾干的黄豆放进锅里炒,边炒边用铲子不断的翻动,待豆子成熟后加一些红糖搅匀即成。炒豆子叫“炒蝎子爪”,用糖是为了粘住蝎子爪,不让到处爬行。黄豆炒熟后,一家人都吃,叫“吃蝎子爪”。因为二月初二不但龙抬头,而且百虫出蛰。其中,危害最大的数蝎子,当地山上、院子里、屋墙都有蝎子出没。从前农村的院墙、屋墙都是用石块垒的,石墙缝中易于蝎子藏身,每到傍晚,蝎子就爬出来觅食,稍不小心,就会挨蝎子蜇。凡被蝎子蜇过的人都知道那种难忍的剧疼,令人终生难忘。因此,二月初二炒豆子、吃豆子,亦或说“炒蝎子爪”、“吃蝎子爪”,寓意是炒蝎子、炒虫子,炒尽所有危害人类、祸害庄稼的害虫,祈求健康平安、五谷丰登。
另外,当地还有二月初二晚上敲瓢碴的习俗。记得当时每到二月初二晚上,等我们都睡倒觉之后,母亲就坐在床头,用木棒敲打破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没瞎的,跑到东庄老(王)家。”一边敲瓢,口中连念三遍。通过对老鼠的诅咒,祈求一年内家中没老鼠。因为当时家中老鼠实在太多,防不胜防,捉不胜捉,为害极大。虽然年年诅咒,也不见老鼠减少。现在好了,乡亲们盖房子全部用水泥钢筋混凝土,再加上养猫捕鼠、投药灭鼠、投器杀鼠,老鼠越来越少了,二月二敲瓢碴的风俗也随之绝迹了。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