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协欢迎您!

历史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史人物

廉政爱民的贾三近

来源:枣庄政协阅读:7次时间:2014-10-16
廉政爱民的贾三近
许志强
 
    明朝隆万年间,山东峄县出了个贾三近,曾任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县城建有“都堂馆”,乡里人称他为“贾都堂”。只要提起贾都堂,峄县的老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癸,又号石屋主人、兰陵散客等,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学舍,不久,因祖父贾宗鲁去世,随父亲贾梦龙回到峄县故乡,在父亲与季父贾梦悝的教授下,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夺乡试省魁,又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赴京会试,高中进士,以博学宏词选为翰林院府庶吉士,又二年,得授吏科给事中。适时,逢父亲六十大寿,欲解甲归田,与父亲一起回到峄县庆寿。尚未出发,京城召贾三近还朝,贾三近以父有病为由,请告家居。不久,朝中拜贾三近为户科都给事中,贾三近赴京上任。万历二年,擢升为太常少卿,得到皇帝重用,再迁为大理左右少卿。
    万历初期,皇帝年幼,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官员趋炎附势者多,凡有论奏,都不敢与张居正相左,唯有贾三近敢于直言奏疏。
    贾三近在任期间,身为谏院之长,关心吏治民生,发表意见,上奏疏言,大都切中时弊,匡济大略,今存《峄县志》所载奏疏24件,其中反腐倡廉的有10件,为民请命及救灾济民的有10件,论救言官的有4件。总的看,皆以要求政治改革为主要内容,其主要政治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求实政,广实惠,安民生,守成法,以图长治久安。要求各处总督巡抚衙门,不得随意更改法令,滋生弊端,贻害百姓;不得动辄参谒迎送,阳奉阴违,大吃大喝;不得乱征赋税,行贿受贿,加重百姓负担。贾三近指出:这法那法,“弊不能去,害不能除,则百变其法而不足。善治者守法宜民,因法救弊,则斯民受赐多矣。”
    二是略资格,慎委任,重民权,除民害,以求根治腐败之风。即必须重视州县长官的任命,不得滥加委任,使杂流混进来,横肄渔利,大为民害。—旦委任,在检察时应一体礼待,不可因出身资格而轻视慢待,以防其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贾三近对因忽视民权而造成的腐败现象作了详细揭露和抨击,指出:—些不思进取的州县官员“视民为鱼肉,视库藏为利穴,渔猎贪饕,何所不至?”“门皂吏胥,相缘为奸,其狡猾智慧者,阴结为腹心羽翼,听其指使,其剿民命,共吮民脂。彼其私自计曰:‘此去新到任可几时?所得尚可几何?迟则代我者至矣;此去考察揭榜可几时?所得尚可几何?迟则我以考察去矣。’数月之间,取盈囊橐,需求征敛,惟恐不及”,“故科罚之例,箕及锱铢,而  之术,切于骨髓。民遭茶毒,吞声菇苦,莫可陈诉。闾里萧条,盗贼充斥。”
    三是严督极究,重惩酷吏,肃纲纪,重民命,雪公愤,以争取民心。即要严格监督检察,对长恶容奸和染指贪污受贿的官员严加追究,绳之以法,不得姑息养奸,残害民众。贾三近指出:国家征赋的弊端在于乱收费,“州县长吏往往失于防险,纵容官粮佐贰及催收入役,肆意诛求,因而染指”,“及至入京上纳之时,衙门内外,诸人争相睚眦,指为奇货,百方搜求,多方  勒”,“惟正之供,值不数百,而额外之费,反过千金”,“致使货财耗于寄囤,资粮竭于淹滞。然后不得已,弃归故土,磐资倍偿,资囊不足,哀求亲戚,亲戚不应,变卖田庐,田庐不足,鬻货子女,狼狈展转,千态万状,所不忍言”。
    四是饬漕政,重边储,固小原,赈灾异,以固根本。粮船运输、边疆的财政储备皆国之大事,必须依法行事,励精图治,违法必究,而中原的安定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不可忽视,遇有灾异,必须抚恤救济,安定民心。 
    贾三近多次奏疏弹劾权贵贪婪不法行为,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其最有影响的,—是提督漕运陈王谟在转运粮食时,因经略失策,漂损粮运百万,本已被剥夺俸禄,革除职务,但未几时,又被提升为湖广总督,并要求朝庭发给他俸禄,贾三近抗疏劾之,予以揭露,结果“立解其将”。二是肃王缙  本为辅国将军,后来,以叔继侄,做为肃王旁支,恩准袭封王爵,全只供给原俸禄。缙 家财掠夺达几十万计,但仍不满足,要求皇帝再赐所谓“祖业”的庄田,贾三近斗胆上疏劾奏,使肃王的梦想落空。三是内监即太大监别称,温泰要求将多处关税领入少府,以增加府内的费用,贾三近据理力争,奏疏指出:关税乃是接济边储的资本,国家应以边计至重,储饷为急,不可私藏私刚。四是弹劾南京户部员外郎汤希闵。汤希闵因近亲章世仁与已故南京吏部尚书王崇庆的儿子王田有隙,上任后便代为报复,将王田一家五口赶尽杀绝,又恐公议不容,遂大量收受贿赂,重金收买上级官员,“以百姓之财,谋一已之官”,“蛇蝎之心,豺狼之性,敢刚法而曲法,辄杀人以媚人”,上疏革职问罪,并罢斥其翼恶官员。
    明朝国史修撰于慎行指出:贾三近“论救言官、弹劾强贵,皆人所不敢言,多与政府相左,详具奏草。”对贾三近廉政爱民的高贵品格作了恰切的评定。
    贾三近的政绩和风度品格受到了一些官员的妒忌,客称他为“泰山乔  ,不为私用”,首辅内阁张居正在他侍祠皇帝有功,升迁为太常少卿后,对他也有所畏惧,在他被推荐为江西巡抚大臣时,有意阻挡,认为贾三近小进士才10年便拜为中丞,前所未有。贾三近知不被重用,第二次上疏请告家居,得到准许。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申时行任内阁首辅,在廷臣的荐举下,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起用并迁升贾三近为光禄寺卿,继而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同年,皇帝举行秋祀山陵大典,命贾三近提兵保护,事后受奖,又回到保定,使“二千石长吏咸受约束,毋敢惰驰。”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山西、河北一带灾荒,“民多死徙”,贾三近“日夜忧劳,累疏请赈”,得到准许后,“以天子德意救活贫民,蠲租发仓,计口赈贷。设粥厂千余区,赋吏煮粥,日食男妇22万余口,数月始罢”,并“晓譬贫民,各安田里,以待丰年,毋得漂流客土,为人蹂践。”贾三近赈灾归来时,升迁为大理寺卿,有应得金钱数千,但一个不要,全部留贮国库。申时行赞扬他说:“今开府诸公,好修请问,殊不为人地,安得如贾中丞?岁时以尺牍相加,遗不咸筐篚,为使人累也。”的确,贾三近为国为民操劳于案犊,而从不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
    赈灾之后,因父母小病,贾三近第三次请告家居。至万历十九年(公元159年),宁夏副总兵  拜反叛,朝廷用兵,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中外将帅以重币远来拜访,他禁绝苞茸,绝不受贿,后因背疽未能成行,于秋天逝世,年仅59岁。
    贾三近平易近人,温厚坦荡,端方霍落,无所阿曲。生来白哲修长,鹤姿鹄立,气宇轩昂,风神隽朗“魁然一伟丈夫也”。有机谋文采,通古博今,谈话口如悬河,风生四座,—笑一谑,皆风趣幽默,令人慕思。自小博览群书,博采众艺,诗词歌赋,清爽练宕,同游者毕
服其才思敏捷,自谓不如。对佛经、道教也熟练通达。在请告家居时,曾组织编撰了《峄县志》、有《先庚生传》、《宁鸠子》等短文,另有《东掖奏草》,今已失传,大约即在任时的奏疏汇编。他曾对于慎行说过,要编著《左掖漫录》一书,将当时“稗官”的传闻、时事记下来,但并未见有传录。
贾三近的诗词同他的人品一样,多抒发为国为民的抱负和志向。写山水风光的为数不多。其中《青檀山》一诗有:“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黄叶拍天凡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时鹿饮溪。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舍此山西。”是他早年写的诗,比较受人喜爱。“青檀秋色”是峄县八景之一,在万亩榴园内。贾三近的母亲陈氏就是青檀山西的陈庄人,贾三近随父母在此买田结舍,就住在陈庄村。
    贾三近在故乡饮酒结社,讲经述典,传播传统文化,还设有义仓,专门积贮以赡养贫苦村民,置有学田,以资助诸生费用。至于周济乡亲的婚丧嫁娶,不可胜记。本县有的百姓因疾苦而拿不起赋税,他便帮助请求部使,多得减免,有打官司吵架的,他则以礼法相劝。他的所言所行,受到舆论好评,为人所怀念。
    贾三近与他的父亲贾梦龙有所不同。一生大都生活在上层,抱负远大,正统观念强,不喜爱至少不愿意采用如戏曲、小曲、词话等民间艺术形式,在小曲流行的时代,他从未作过一首小曲或小令。贾三近的生平事迹,《明史》卷二百二十七,《明诗综》、《明人小传》及《国朝献徵录》、《本朝分省人物考》和《峄县志》等都有记载。叙述比较详细可靠的,是1980年从峄县吴林贾三近的墓地发掘出来的,由明代国史修撰、礼部尚书于慎行撰写的《贾三近墓志铭》,今存于枣庄市博物馆。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