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协欢迎您!

历史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史人物

抱犊豪杰孙美瑶

来源:枣庄政协阅读:7次时间:2014-10-16
抱犊豪杰孙美瑶
许志强
 
    1923年5月6日,在津浦铁路山东临城(今枣庄市薛城)段,发生了一次异乎寻常的劫车大案,以孙美瑶为首的一支农民军以鲁南抱犊崮为根据地,采取了大胆的惊世行动,一举打劫了津浦路二次北去特快蓝钢皮列车,绑架了30多名洋人要员,给腐败混乱的北洋军阀政府以沉重的打击。打劫后,孙美瑶等与北洋政府谈判周旋,历时两个多月,至7月8日,迫使北洋政府解围收编。此案震惊中外,举世关注,各大媒体竞相连续报道,造成的影响极其深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孙美瑶指挥的临城劫车案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长期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激励鼓舞的结果,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苦难民众残酷压迫的结果。
    孙美瑶是抱犊崮的英雄豪杰。鲁迅曾著文赞扬“孙美瑶据守抱犊崮,敢于掳去‘洋人’站在军前”,“使官兵不敢开火”,号召青年要有这种敢于向旧社会宣战的精神,“掀掉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毁坏”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冰心则把孙美瑶在抱犊崮的行动看作是“梁山好汉的生活”。瞿秋白还称赞他们行动是对野蛮列强的坚决打击,指出“只有颠覆军阀,颠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才能有文明”。1926年,有毛泽东和李维汉等革命领导者参加的,由中共领导和主持召开的湖南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称孙美瑶的农民军是“革命团体”,称他们的行动是“与封建统治阶级争斗,与帝国主义争斗”的表现。
    1996年12月,枣庄市政协召开“山东建国自治军暨临城劫车案”研讨会,对孙美瑶领导的农民军及其临城劫车行动的革命性给予肯定,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孙美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历史一旦凝固,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财富。于今,抱犊崮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孙美瑶的事迹及种种传说和争议仍在流传着,散布着,孙美瑶其人其事不断影响着后人。
一、性如烈火
    孙美瑶是一位彪形大汉,与传奇中的梁山好汉形象极其相似,他敢做敢当,性如烈火,这与他的家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许有很大关系。
    孙美瑶字玉峰,乳名孙五,1900年出生在鲁南抱犊崮山区的白庄村。当时正是中国的战乱时期,清王朝分崩离析,列强乘虚而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当孙美瑶11岁时,辛亥革命终于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终于被推翻,但革命却未有穷期,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军阀之间的较量、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等造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黑暗、最残酷的动乱和战争。而鲁南抱犊山区的每一个角落也同样不可幸免。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军,张勋的辫子军,军阀的整编旅,地主武装红枪会,七十二崮的18杆子(土匪),农民揭竿而起的义军等,各种政治和军事势力都在这里滋生酝酿,较量争夺,拼搏残杀,有时是一掠而过,有时是长期践踏。生于斯长于斯的孙美瑶,事事处处都让他不堪忍受。
    孙美瑶的家庭决定着孙美瑶成长的历程。据孙氏族谱记载,孙美瑶是孙武第8l代孙,其先祖孙荣裕曾为明朝辽东都指挥使,告老归里后封于峄,食禄千户,寿终葬白庄村北,为白庄孙氏始祖。孙美瑶的祖父孙继实,配王氏,以种地为生,开始只有十几亩地,后来做豆腐卖,省吃俭用,积土地90多亩。父亲孙实芝,配王氏,子承父业,辛勤经营,积土地近300亩,生有6男3女。6男按序排行为:孙美珠、孙美璋、孙美衍、孙美伦、孙美瑶、孙美玺,孙美瑶排行老五。1913年孙美瑶的父亲去世,弟兄几个分家,每人分得40多亩土地。这时孙美瑶的大哥孙美珠已年近三十,大哥读过八年书,号称“小秀才’,其一言一行他都非常佩服。1917年,族叔孙桂芝在北庄落草,令孙美瑶及其大哥孙美珠产生了新的认识,因为孙桂芝是抱犊崮山下的一个领袖人物,他们也有了落草上山,追随族叔的愿望,就在此时,山上的草寇也在打他们的主意,栗桥的栗凤羽,王湾的吴传胜都想把老大孙美珠请上山为王,因此常常将在外拉来的客票放在他家里,使官府认为他家与匪寇有染。孙美珠不甘坐以待毙,与峄城的一位颇有见识的青年王翼民计议后,决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于是同胞弟孙美瑶商量。孙美瑶这时已满18岁,正是热血青年,正在义愤填膺之时,拍案赞同王翼民之计。二人立即召集族人,作出了一个乱世逞雄的计划:变卖家产、购置武器,联络外援,招兵买马,刺探情报,建立武装。
    孙美瑶弟兄们变卖了家产,将子女送到枣庄籍上海安清帮重要人物张聘卿那里。又通过张聘卿的关系在上海从德国洋行购得套筒子钢枪200支,盒子枪50支,还有大批子弹。将武器藏在运大米的船里,安全运抵台儿庄码头,接应到山里。同时,他们还与孙中山及安清帮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张锦湖、张飞等建立了联系,请他们派人上山指导武装斗争。据说,孙中山还委任孙美瑶之兄孙美珠为“建国自治军第五路联军总司令”。随后,孙美瑶又以斗鹌鹑为名,结识了当时在山东作战的张敬尧部下毛思忠、毛思义等人。
    完成了建立武装的任务后,孙美瑶之兄孙美珠独自到祖林哭祭列祖列宗,而孙美瑶则在家中用柴草泼上煤油,把全部瓦屋楼房点燃。熊熊烈火燃烧着,跳跃着,将房屋全部吞噬一光。二人率领他们的队伍离开白庄,奔向抱犊崮金銮殿(巢云观),回首一瞥,仍可见村子里大火弥漫,黑烟滚滚,直冲霄汉。
二、行如警钟
    孙美瑶、孙美珠领导的武装号称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他们的纲领是建国、自治、平等、均户,他们提出:要“除尽贫官污吏,杀绝恶董劣绅”。
    自治军于1920年清明节正式建立,里里外外总人数三至五千人,形成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一开始由老大孙美珠任总司令,孙桂芝任总参谋,被称为老当家。他们先后进行了几次较大的行动。一是打劫了滕县羊庄的大地主马世钰;二是与北洋军阀六旅进行了老头子山战斗,俘虏了一团二营营长杜吉卿;三是偷袭西集,给六旅以沉重打击。
    1922年中秋节前,孙美珠在滕州羊庄办理岳父的丧事时,遭滕县警备队、红枪会包围,被乱枪击毙。
    孙美珠死后,孙美瑶被众首领推举为总司令,继任孙美珠职务。孙美瑶召集各路军马紧急会议,策划为胞兄报仇,坚守抱犊,集中力量与六旅拼个你死我活。先是与微山湖的建国自治军司令范明新联合,打劫了枣临线的一列货车,抢走了货车的财物,加紧对六旅的打击。但随后,山东督军田中玉为解决鲁南“匪祸”,增派了五旅、二十旅,增加了警备力量,并大力组织红枪会,将抱犊崮山区团团包围,步步紧逼,向抱犊崮主峰进剿。
    为了解除官军对抱犊崮主峰的围困,孙美瑶与众首领商量了许多办法,但都没有把握解围,难以保住崮顶上的家小。眼看春旱相逼,抱犊崮主峰峰顶上的水越来越少,生活没有保障,孙美瑶派朱陶到上海,请教张聘卿,张聘卿分析了天下大势,他说:“北洋军政府调集重兵,肃清山东匪患,而鲁南必是围剿的重点,大家要有远见,非闯大祸不好渡过难关。”他还让朱陶带回了两句话:“穷干看幻,最好在津浦路上打主意”。孙美瑶等接受了张聘卿的意见,决定改变活动方式,用政治手段达到报仇解围的目的,就是要在津浦线上大干一场。
    孙美瑶决心下定之后,得知每周一次的蓝钢皮快车将于5月6日凌晨在临城通过,司机是峄城西棠阴村的吴大东。便带人到棠阴孙景轩家里,经过其亲族孙茂勋的介绍,与吴大东见面,了解铁路行车情况,密定劫车地点在临城南铁路大弯道的姬庄道房处。为防止列车巅覆,过了沙沟站开始刹车,提前让队伍里的归国华工卸掉钢轨上的鱼尾钢板。
    回来后,孙美瑶与众首领具体研究了劫火车、掳洋人的兵力部署的行动方案,作了非常明确具体的分工。孙美瑶为总指挥,指挥部就在临城东的巨山上,各部有的负责坚守抱犊崮,有的赶到徐州、蚌埠上车,作为内应,有的负责劫车,有的负责打援,有的负责接应、联系,还有的负责牵制六旅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孙美瑶带领自治军于5月5日天未亮就开始行动,他们趁着月色,穿过山涧密林,绕过官兵防地,驻扎进劫车地点附近的几个小村。晚饭后,各部进入预定的埋伏位置。
    5月6日凌晨2时59分,蓝钢皮特快列车在姬庄道房处脱轨停车,车上有外国人40多名,中国旅客200余人。孙美瑶指挥的自治军在周天松的率领下,冲上列车,劫持了全部旅客和财物,大约在凌晨四点离开铁路,向抱犊崮方向撤退。
    自治军押解的客票男女老幼混杂,行动缓慢,直到天亮时才走了不到10里地,来到黄蜂口、巨山前时,遇到六旅一个营200多人的阻击。为了对付六旅的阻击,自治军一面调集洋人在后头举起白手帕、白褂子,使六旅不敢射击,一面精简人员,把妇女、儿童和老人全部放掉,改变回山路线,顺着山沟向娘娘坟方向且战且退。上午10点多钟,自治军过了杨家寨,
退到娘娘坟。
    娘娘坟又称权妃坟墓,是明朝永乐皇帝的贤妃权氏之墓,永乐七年,皇帝带权妃北征获胜而还,权妃死于途中,葬于此。这里四面环山,易守难攻。
    自治军与六旅在娘娘坟激战一天,于傍晚挟客票长途拔涉,退到抱犊崮山里的庙南峪,回到了自己的防地。
    再说劫车现场,蓝钢皮特快列车静静地躺在铁道上,第406号机车出轨,第2713号邮车,第4405号三等车及水柜斜倾在铁道上,车上的玻璃全部被打碎,第4406号三等车前轮出轨,其他的车箱也都倾斜在道轨上。就这样,这列快车在车道上停留了五六天,周围村庄的村民流水般地聚拢来观看,关于“孙美瑶扒火车,劫洋人,上抱犊”的顺口溜不径而走,迅速传遍鲁南。
    据统计,被孙美瑶劫持上山的外国乘客39人,中国乘客30人,共计69人。一名英人在火车上因反抗而被当场击毙。“临城土匪大掠津浦车”,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临城劫车事件如鸣世警钟,举世震惊。
三、逝如流星
    不出所料,孙美瑶劫走中外旅客,确实给北洋政府造成了不少麻烦。想进攻围剿,又怕危及洋人的生命安全,引起国际纠纷;要放弃围剿,更恐怕以后匪患更甚,并且中外人士纷纷要求解救被劫人质。几经反复,他们不得不采取山东督军田中玉的对策,一面加强抱犊崮周边和津浦路的防务,一面妥协退让,派人进山与自治军首领进行谈判,孙美瑶等人的政治
解决办法得以实现。
    谈判从劫车后的第六天即5月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12日才达成协议,历时一个多月。自治军以洋人为人质,要求北洋政府解除抱犊崮之围剿,由建国自治军治理鲁南地区,但一开始便遭到拒绝,随后,他们便提出了解围收编的主张。所谓解围收编,就是解除对抱犊崮的围剿,将自治军收编为国军。这一条件,几经谈判,最终在地方乡绅和洋人的担保之
下达成协议。至7月8日,孙美瑶宣布,已将全部客票全部释放,孙美瑶的部下3000人收编为一个旅,由政府担保2700人之饷,其余300人由自治军各首领自己设法解决,款项85000元。
    孙美瑶的自治军变成了北洋政府的新编旅,在现在看来好象是变节投降,但在当时,由于军阀混战,今天你跟我联合,明天我又跟他联合,为保存实力而妥协的情形是经常现象。因此,在临城劫车案和平解决之后,孙美瑶名声大振。
    但是,北洋军政府收抚孙美瑶为新编旅之后,有一个人却气的发怒,决意要除掉孙美瑶这个心头之患,这个人就是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打击南方革命党人,屠杀二、七大罢工工人的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
    孙美瑶在收编为新编旅之后,山东督军田中玉被迫下台,由郑士琦继任为山东军务帮办,又称督理,吴佩孚在12月初,暗自给郑士琦发出了一封密信,其内容是:
    “山东省自收编匪军后,而匪祸益烈,非杀孙美瑶不足以绝匪望。否则,临城匪案,恐将屡见,而不可复遇。”
    吴佩孚的信为孙美瑶之死伏下了杀机。
    郑士琦对此也早有安排,他提拔一位旅长张培荣担任了兖州镇守使的职务,由张培荣派嫡系弟子、第五师第十八团团长吴可璋负责执行杀害孙美瑶的任务。
    吴可璋对孙美瑶的新编旅非常熟悉,孙美瑶改编时,就是由他带领第十八团点检的,点检之后,他在枣庄设立了一个稽查军纪的机构,名曰“稽查新军执法营务处”,他亲自担任处长,带一个连调驻枣庄,监视孙美瑶,并密谋将孙美瑶处死。
    12月中旬,张培荣与吴可璋密谋于兖州枣庄之间,面授机宜,策划事端。他们先采用离间计,挑拨孙美瑶与部下郭琪才和周天松的关系,默许他们夺取旅长的职务,造成孙美瑶与部下的矛盾。
    随后,便采取了第二个计策---鸿门宴。由吴可璋上门讨要孙美瑶刚得到的几支枪,孙美瑶当然不给,于是二人破口大骂,吴可璋怒气冲冲,拂袖而去。然后,请地方绅士梁步海、金汉岑作客调解,并邀请张培荣和中兴煤矿公司经理吴炳湘作陪。
    12月19日,孙美瑶应邀到中兴公司大楼参加宴席。他虽不知有诈,但也知道吴可璋心怀鬼胎。不过,孙美瑶胆大包天,又何惧吴可璋之辈。因此,他未带一个随从,也未带任何武器,只是手把一个鹌鹑,神态悠闲,从容而来。
    进入大楼客厅,尚未落座,一位服装整洁的军人也手把鹌鹑,跟踪而至。孙美瑶不知他就是张培荣的卫兵,心里一怔。
    那人先向张培荣、吴可璋等行了一个举手礼,然后对孙美瑶说到:“孙司令,你的鹌鹑不错啊!咱们到东院斗一斗,你看如何?”
    孙美瑶转得很快,在这种场合下,是不能后退的,我这鹌鹑也不是好斗的,随口应到:“好啊”!。
    那人转身向东院而走,孙美瑶也只好跟着走出去。
    哪知吴可璋早已在东西院都埋伏了执法处的士兵。外边的士兵见孙美瑶一出来,便一涌而上,将他的双臂搂手扭住,反剪在后。孙美瑶眼见大势已去,他没有喊叫,也没有挣扎,从容被俘。
    六七名士兵持枪跟在后面,押着孙美瑶走出东门的后门,将孙美瑶杀害于东院的大架子下。
    孙美瑶死时只有24岁,一位热血青年就这样倒下去了,他倒在血泊之中,倒在吴佩孚的狞笑之中。
    孙美瑶死后,新编旅毫无动静,郭琪才还带军队在郭里集村操练。张培荣、吴可璋带军队将新编旅包围缴械,营长褚思振、孙美松、执法官刘仲旭等乘机带领几十人从西北方向突围逃走。
    后来,褚思振、刘仲旭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孙美松加入了国民党,曾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其他人被缴械后,有的被押送到济南受训,有的发给路费回老家去了。
    孙美瑶死后,大军阀曹锟贿选当总统,有人还投了孙美瑶一票。
    孙美瑶有两个儿子。长子孙秉忠,生一子,名孙学富,在枣庄工作;次子孙秉乾,生四子,长子孙学彬,在兖州铁路段工作,次子孙学礼、三子孙学文都是中共党员,在新疆铁路局工作,四子孙学才,在新疆石河子工务段工作。
    孙美瑶象一颗流星,在民国的历史上划破夜空,一闪而过,但历史的发展,正是由这样的许许多多的流星所组成、所推动的。
(本文参考资料:临城劫车案纪实),陈无我著,1923年9月出版;《山东建国自治军暨临城劫车案研讨会论文》,1996年12月18日枣庄市政协印发;《东方杂志》,1935年第二十卷;《山东文史集粹社会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抱犊豪杰》许志强著,枣庄市新闻出版局出版,1998年1月第一版。)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