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超 滕州市教育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个地区的食品安全程度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也是小康社会市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吃饱到吃好,公众对食品安全空前重视,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食品安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公众的认识水平来看,食品安全常识急待普及,从食品安全现存问题来看,狠抓严管的措施尚需进一步加强。
一、我市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食品安全现状
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整合机构,调整职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市的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全国来说,十五年前按标准衡量,食品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左右的合格率,现已达到90%左右。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对主要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出台了一批相关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各环节分段监管,然而从农田到餐桌、养殖到餐桌,由于链条长、领域宽,一旦出现问题,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分环节分段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的种植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畜牧水产部门负责养殖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商务部门负责酒类和屠宰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林业部门负责林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卫生及疾控部门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食药监督部门负责超市、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及公共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领域犯罪查处。多部门监管造成食品供应链的末端风险增加。
2、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诚信意识不高,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食品生产流通经营企业诚信意识不高,而政府没有相应食品安全领域诚信评判标准和诚信缺失惩处机制,进而影响其他环节的食品安全。由于食品链长,范围宽,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食品链后段的食品安全。
3、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追求利益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公众了解食品安全,往往为食品安全某一环节的个案,但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下,广大民众接受的信息是不全面的,甚或是偏颇失真的,但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另外还有部分民众,刻意注重食品价格,殊不知但凡产品都有成本与利润,比同类产品过于便宜的食品,本身其中就蕴含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在内,这也是由于民众对安全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刻所造成的。
4、媒体宣传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信息公开和关注民生的今天,媒体盯住食品安全问题大做文章,是应该的并有积极意义的,也能起到正面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作用。纵观媒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报道,大多数为某些领域、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个案,而对于诚信经营、示范单位正面宣传和食品安全知识报道较少。
二、建议与对策
解决好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及科学客观宣传食品安全现状的问题,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关乎全市民生的大事。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执法力量的整合。因为食品安全涉及的部门多,但当前监管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进一步整合监管执法力量。由政府牵头,投入专项资金,每年组织两到四次由食药局、农业、商务、工商、粮食、畜牧水产、卫生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整个食品安全全过程、全领域的执法监督检查,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物价部门在各大市场定期发布食品价格信息公示,为公众理性消费做出指导。
(二)落实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作。在这个方向上,可以学习借鉴上海市的监管措施:一是落实源头管理和溯源制度,推行安全食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批发市场产销对接机制和食品溯源工作。二是落实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及时终止其供货资格,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是落实企业自检制度,较具规模的、与百姓食品消费密切相关的企业应当按规定设立食品检验机构,监管部门应对其检验能力水平及检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三)强化食品安全防范,健全全民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懂得防范十分重要。全民监督才是有效手段。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社会化的问题。政府食品安全部门可以学习借鉴“扶风经验”,从社会各界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积极组建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环节的投诉举报奖励机制,政府拿出专项奖励基金,对反映属实的举报人予以重奖,对于诚信守法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人,也予以相应奖励,在我市形成食品安全全民监督的机制。
(四)加大对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公众科普是食品安全基石,以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社区、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各种平台,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定期出板报,定期讲授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计划,将得到科学界普遍认同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给民众,对食品安全诚信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等加大宣传力度,精心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