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协欢迎您!

提案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提案工作

让职业教育成为地方产业的技术支撑

来源:枣庄政协阅读:45次时间:2015-06-08

民盟      

    一、职业教育全面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是职业教育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当今,我国经济的发展,绝大部分产业还处在工业时代,即将或正在进行产业升级,需要大批技术产业工人,而不仅仅是少量的尖端人才。一大批职业技师队伍将是今后人力资源市场的生力军。

    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来适应新型企业生产与服务,因而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必要措施。而我市大中专院校相对较少,办学层次较低,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服务等需要。

    在我市,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既是城市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重要的就业渠道,由于拥有较为充沛的劳动力资源,我市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工资提高等,人力成本的优势进一步丧失,故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整体提升我市人力资源质量,形成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或储备,是创新、吸收和应用新技术,达到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正是面向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教育培养形式,因此,职业教育将成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是职业教育可以成为人本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目前就读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应试教育“淘汰”下来,而且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从教育规划情况看,50%的学生要上职业学校;从现实招生情况看,都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如果不接受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么直接进入工厂,成为低端工人;要么在家务农,成为没有技能的农民;要么变成盲流,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关系到社会50%人群的公益事业,是人本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且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本地,而就业于本地。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本社会建设。

    三是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还可以显著提升生产率和工资效应。

    随着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两极分化,低技能就业岗位减少,加剧了低技能劳动力的失业率提升和失业期限的无限期延长,而高技能劳动力不仅拥有就业关键优势,而且也将有更为良好的工资待遇及社会福利条件。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完成职业教育的学生,教育回报率高于有过六年工作经验的高中生的教育回报率,另据有关企业回馈,技校毕业生的生产效率也明显高于初、高中毕业生。

    同时,伴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会帮助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非农业就业岗位,起到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并且,职业教育也会培养更多的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我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没有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做大做强的意义,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支持不够。部分企业不愿花钱对职工进行培训。企业职工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

    还有氛围问题,主要表现在: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把关注点集中在高考上,关注“金榜题名”,忽视没有参加高考或者高考落榜的孩子。家长大多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校企合作不热心,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经济效益,不愿承担培养职校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进厂实习环节难以落实。

    (二)对职业教育投入认识的问题。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投入一样,其实差距很大。

    首先,办学条件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异。职业教育除要具备普通教育所有的办学条件以外,还需要具备足量的、前沿的实验实训设备。没有设备,培养不出真正的技能人才。而这些实训设备,动辄十几万、上百万,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巨大负担。同时,实训中的耗材花费极大,甚至出现有的学校用萝卜代替钢材教学生学车工,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

    其次,在师资培训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而这类教师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此外,有些技术,必须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人员来上课,这又是一部分很大的投入。

    再次,办学经费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因为职业教育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心开展服务,专业设置需要围着企业转,课程建设需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学生实习需要企业配合,学生就业需要企业接纳……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经费投入。

    (三)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学校用人机制不活,编制过紧。尤其“双师型”人才匮乏。生源不足,限制了发展规模。我市每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后,剩下可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生源很少。

    (四)办学模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在教育模式上,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体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够,实训时间偏少。在服务地方方面,重外轻内,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脱钩较突出,存在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喊招工难现象。在宏观上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意识落后于社会服务需求,在微观上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积极性又高于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性——表现为学院着急,企业不急。

    三、建议:

    (一)积极营造氛围,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切实加大对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二)把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我市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推进我市的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把职业教育切实放到战略高度,作出规划,大力建设。把职业教育作为提升我市全社会劳动力素质,推进我市劳动力生产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大事来抓。

    (四)切实加大对我市职业教育投入,一是政策层面的投入,二是财力方面的投入,支持基础设施的升级,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学软硬件和开发等。

    (五)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学校与科研机构合作等。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