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协欢迎您!

提案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提案工作

关于打造现代工业新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建议

来源:枣庄政协阅读:45次时间:2014-12-12

关于打造现代工业新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建议 

  刘德科

     
    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是枣庄的基本市情。因此,建设现代工业新城是实现枣庄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山东省委《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全力推动工业化、精心培育新的经济极?建议如下:
    一、找准区位优势,明确城市定位
    枣庄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山东发展较早的工业基地,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枣庄境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公路、铁路、水路,路路皆通,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枣庄位于山东南大门,与经济发展强劲的南方地市和南方企业,无论从地域上还是从文化上都是近邻,有着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这就是枣庄的区位优势。
  基于此,枣庄市提出了“六大战略定位”:一是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二是建成“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三是建成“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四是建成“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五是建成“鲁南门户城市”;六是建成“鲁南绿城、山水人家”。我想这“六大定位”恰如其分,但首当其冲的是“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打造现代工业城市,实施“工业强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枣庄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经济发展期、一个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壮大工业,建好园区,集群发展。”这应是枣庄现代工业新城的发展策略。“工业越来越有看点,城市越来越有亮点,发展越来越有特点,经济越来越有支点。”这应是枣庄现代工业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
    二、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进一步研究制定西部地区发展优惠政策,建设新的经济隆起带。山东省委于2013年8月出台了《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以枣庄、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6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为区域,规划了“西部经济隆起带”。
    《规划》将枣庄定位为“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要求枣庄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建设国家采煤塌陷地治理示范基地和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规划》将枣庄的能源、高技术、商贸、物流、纺织、医药、建材、农产品加工、煤化工、机械机床、锂电、文化旅游等12个产业,纳入“隆起带”产业发展规划之中。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枣庄经济发展的地域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问题是如何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区域战略和枣庄区域优势转化为开发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并成为发展现实。为此,一要尽快制定科学的、具体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既要与“隆起带”战略相吻合,又要具有枣庄特色、符合枣庄实际;二要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扶持和政策支持,把政策用足、用好;三要主动与“隆起带”内其它地市联手互动、对接融合,实现共赢,既要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又要抱团发展、优势互补,打造联合舰队。
    三、实施强势举措,做到“三个加快”
    一是加快培育骨干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枣庄目前缺少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还处于一种小而散的发展形态。为此,要大力培植一些核心的、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企业,来引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特别要引入电子、信息、数控机械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引入一些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兴产业,实现资源型企业的战略转型。要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二是加快产业聚集步伐。产业聚集是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目前,枣庄工业板块刚见雏形。为此,要以骨干项目为龙头,通过资本运作、股份制改造等方式,通过“以大带小、以新带老、以优待特”等模式,进行产业集聚整合,打造诸如能源、煤焦化工、橡塑化工、机械制造、热电联产、电子、医药、建材、纺织等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千亿、百亿集团,建好特色工业园区,以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打造一些特色产业、锻造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
    三是加快壮大经济规模。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很难做优工业经济的文章。没有规模,产业结构的优化都是空话,培育重大的支柱产业也是空话。要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推动现有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努力抢占市场份额。我觉得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应是枣庄首选目标,应不遗余力地抓好。要以增加科技投入为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扩大投资规模为支撑点,提升工业发展速度;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增强工业发展内在活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从而实现枣庄工业经济总量、质量的双提升。
    四、落实保障措施,做好“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几年,枣庄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效应该说有目共睹,但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三少”,即引入项目落地的少、新兴产业项目少、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项目少。打造工业新城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大企业、海外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入驻枣庄,引进和培育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引进项目不能盲目,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和组织实施,把更多精力放在引进规模大、质量优、效益佳、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对枣庄经济未来发展有更大帮助的项目上来。要制定好的政策、创造好的好的环境,给予足够的优惠政策,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经济发展,人才为本。要从“现实视角、社会视角、发展视角”,探讨“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吸引、合理使用各类高素质人才。要加强域外人才的引进,健全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人才成长、人才受益的环境,在打造现代工业新城的同时,把枣庄建成一个重要的工业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打造现代工业城市的战略基点。要通过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和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努力营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要搭建平台,做好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品牌建设,创立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打造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五、推进科学发展,确保“三个结合”
    一是把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结合起来。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两翼。对内搞活就是要深化改革。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发就是要引进来、走出去。除了在“隆起带”内搞好强强联合外,还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积极与江浙一带、沿海地区、以至国外企业搞好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二是把发展传统工业与发展无烟工业结合起来。台儿庄古城的打造和宣传,已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已为枣庄发展旅游业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枣庄要乘胜而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建成“生态立市”,打造“鲁南绿城、山水枣庄”,使生态宜居城市和现代工业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充分利用枣庄地理、人文资源,积极开发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产业,要建立一批精品旅游线,进一步发展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文化遗产游、田园景观游、城市休闲游、爱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拓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把发展中心城区积极与发展县区经济结合起来。枣庄各区市相对较远,结合不够紧密,作为一个整体城市的形象不够明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随着新城区建设,现在枣薛中心城区哑铃型组团式城市已初现端倪,为整体城市品牌打造提供了可能。为此,要突出中心城区在突进工业化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市中区(东城)与薛城区(西城)“两极膨胀、双向对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同时带动其它区市的发展,打造枣庄工业城市群。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