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社员、滕州市水库管理服务中心黄强反映:近年来,我市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工作目标,先后成功举办国家、省市级防汛抢险演练,实施了城市重点积水部位管网泵站改造,建立了防汛应急多部门联合值守机制,全市防汛与抢险救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然而,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台风等剧烈气象变化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突发性、致灾性更大,如何更科学高效地防范处置突发性洪水灾害,以下突出问题需要破解:
一是防汛抢险体系不完善。机构改革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由市城乡水务局转移到市应急局,由于时间仓促,防汛抢险细节尚有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城乡水务局的“智慧水务”平台尚不完善,防汛抢险工作不能够完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二是城区局部仍存在排水不畅问题。部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造成建筑、道路排水设施达不到防洪要求。部分排水管道雨污混流,加大了排水运行负担,增大了城市防汛压力。
三是水系联通度不高、部分河段治理标准不高,影响整体防洪能力发挥。骨干河道未实现全部互联互通,部分骨干河道未得到全线治理,上游、支流过水断面小,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四是乡村田间排水系统与防洪排涝总体框架还不配套,降雨积水现象相对严重。2021年汛期,受“烟花”台风带来的连续降雨影响,我市部分农田因地势低洼、煤矿塌陷等原因形成积水,造成田间内涝。
基于以上问题,对我市防汛与抢险救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防汛智能体系。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调度,建议由市防指理顺各单位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市域各点的防洪排涝工作责任主体,确保各部门间的管理权责分明。完善市防汛、排水设施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气象分析预警系统、智慧水务系统,自动雨量实时监测系统、移动车辆视频监测系统、泵站运行视频监控系统等,配齐重点道路、桥梁、涵洞、重点易涝片的电子监控设备,建立起完善的排水防内涝管理系统。
二是统一防汛料物、设施及队伍管理。建设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分区域建设或改造一批标准的防汛物资专用仓库,规划合适的运输路线,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车辆。整合全市防汛料物,防汛各相关单位购置配备防洪排涝设备,按防汛定额要求备齐抢险机具,并由市应急局牵头建立专门台账系统,在防汛抢险期间统一调配使用。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管理,特别是针对各镇街防汛抢险队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在汛期及时更新防汛抢险队员名单。严格落实防汛救灾演练,抓好重点区域的突发洪水防汛演练工作,提高防汛抢险队伍的实战经验水平。
三是加快城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特别是实施易涝区域管网改造工程,解决沿线道路和小区的雨污混接、错接问题,减轻排水管网运行压力。加强城区积水点治理,按照职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实施积水点改造,确保汛期降雨积水尽快排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提高城市调蓄能力。例如:积极探索和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新建中型小区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大型单体建筑推行屋顶绿化等雨水调蓄措施。
四是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加强现代水网建设。提升骨干河道防洪标准,抓紧实施蟠龙河南支、北沙河上游段、峄城大沙河郭里集支流、峄城大沙河山亭段、十字河中南支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河网连通、河库联网工程建设,按照现代水网规划,实施滕州城河-郭河联网工程、薛城区河湖库水系联通项目,加强水库、河流防汛联合调度,便于将单一区域过量的洪水引排至水量较少区域,减轻防洪压力。
五是实施农村低洼地内涝治理。对易涝片及田间竹节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由镇街组织村居发动群众,对一些排水沟不畅、堵塞等简单问题自行疏通。对通水涵洞、过路桥(涵)、暗管及泵站等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改善低洼易涝区的排水条件,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施工整改,充分利用骨干河道的排水优势将降雨积水及时排入骨干河道,提高排涝能力。
版权所有 政协枣庄市委员会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8269086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 鲁ICP备17036507号